找到相关内容400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2)

    楞严》、《起信》、《地藏》、《弥陀》诸大乘经论。同时还发行了一份《弘法》月刊,以资宣化,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力。此外他也倡导救济、放生等慈善事业,本来是十分沈寂的粤东佛教,一时之间也活跃起来。翌年夏天,...楼房大寮作场柴间浴室,新建迎塔楼、安养堂、清泰居、光寿轩、鱼乐池(即放生池)园、清心亭等。一九四○年又新建了妙法堂、静观堂、虎啸堂、三贤殿、香光茅蓬,全寺於十年中,旧颜换新貌,全新佛像庄严净土,历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769611.html
  • 比较宗教学(2)

    「身」业的实践。也就是不得造作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用麻醉物等的恶业。同时要行放生、布施、清净、智慧等的善业。  (五)正命:这是正当的谋生方法。信佛学佛的人,不得以江湖术数等危害社会福利与众生性命的伎俩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769631.html
  • 中国现代文学的“因缘”因素:以张爱玲为例

    还是佛所赐,其实,它基本跟佛无关。《塔的灵应》讲述了一个显灵的故事,如果放生池中的水沸腾,佛塔必定倒塌。显然,这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,如果真有因果,那也是另有因缘。行脚僧因怀恨往池中倒生石灰,池水...

    陈绪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4070084.html
  • 黑蛇总义

    、圆满次第的结果,而且还要更胜一筹,但是,如果时机不成熟,宣讲大圆满反而容易让人走偏,就像禅宗一样,经常讲不执著,许多人听了以后,就既不放生,也不念佛了,因为这些都是“执著”啊!这样就出现了很多问题,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1670445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态主张初探

     注 九:见《大正藏》卷16,页561下。  注一十:如Padmasiri和Sivaraksa两位先生就持这种看法。见  于君方:(戒杀与放生一中国佛教对于生态问题的贡  献)的引述。(该文收入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270804.html
  • 黑水城出土西夏弥陀画初探(1)

    (1195)罗太后刊印的《佛说转女身经》的发愿文提到,短短的三年中,西夏皇室即布施了「八塔成道像」七万七千余帧、番汉佛经九万三千部、数珠一万六千多串,并放生羊只七万七百余口。【注三五】罗太后还曾耗用...

    李玉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770819.html
  • 近代黄教传入蒙古之因由初探

    宗藏传佛教,就可作为其提高政治地位的手段,而万历六年  他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的会面,就不但可以反映其数年前与明  朝的开市和解,解决多年来与青海的政经冲突,更可以利用佛教戒  杀放生的手段,取代萨满教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570875.html
  • 浅谈宋版佛经(1)

    会对他们有很大的裨益。布施、写经及放生等都是「功德」。做这些「功德」的人称为「施主」或「供养者」。这些供养者自己怀着虔诚的心,恭敬的态度去抄写佛经,便可以为自己或亲友做「功德」了。至于他们为 甚么要做...

    梁春醪 吴荣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1170898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禅法要旨之探讨

    不起贪嗔痴恚种种其他念头,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;外修,即是戒杀放生,将十恶转为十善,不要一天到晚酒肉熏天,造无边的罪业。  你我今天来此熏修,当依诸佛菩萨所修所证之最上乘法,现在这种法,是要明本妙觉心,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27114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

    是侧重于布施行为和不杀生两个方面,由不杀生进而推向放生和禁绝肉食,奉行素食主义。二是在慈悲修持的目的上,突出地表现出报恩思想和福田思想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五十〈背恩篇.述意部〉引《大智度论》云:「知恩者生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071302.html